根据初步测算,此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情形,但不涉及公司发行股份,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股价表现方面,8月12日,*ST生物开盘即跌停,收盘价为11.91元。在此之前,公司股价在8月8日、8月11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AI制图
协同效应
目前,*ST生物与慧泽医药股东已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该协议系各方就收购事宜达成的初步意向性框架协议。具体交易方案及交易条款将以各方签署的正式协议为准。公司将根据尽职调查、审计及评估结果进一步协商谈判相关事宜。
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相关事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据悉,慧泽医药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的专业CRO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公司85%以上的收入来源于临床评价服务,在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客户资源。
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两个板块的业务以及其他生物医药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或代理销售等。其中,“生物医药”板块业务主要包括干细胞、免疫细胞储存及技术服务、干细胞应用研究、医疗器械采购和销售等。
公司指出,收购慧泽医药,意在通过并购慧泽医药,一方面有利于上市公司生物医药板块业务发展延伸,从而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提升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细胞临床转化研究和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业务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资产整合,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生物医药业务板块中,将新增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服务业务,有利于加强公司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及股东利益。
退市边缘徘徊
IPO日报发现,公司收购慧泽医药或是为了改善公司业绩状况,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近年来,由于常年亏损,公司多次在退市边缘徘徊。
公开资料显示,因在2014年、2015年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且2015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016年4月,南华生物股票简称变更为“*ST生物”,被实施退市风险警告;后因2016年度净利润、期末净资产均为正值,2017年5月,*ST生物成功脱星摘帽,更名为“南华生物”。
但是好景不长,因再度出现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值的情况,2019年5月,南华生物再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又重新变回“*ST生物”。
2020年6月,南华生物再度发布公告称,其符合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但由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公司摘星不摘帽;2021年4月,由于2020年年报经审计,其经营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已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符合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条件,证券简称也由“ST 生物”正式变更为“南华生物”。
2025年4月,因为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交易再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南华生物”变更为“*ST生物”。
具体来看,2024年,*ST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98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亏损2919万元。
而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因触及本规则第9.3.1条第一款情形,其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实际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相应年度次一年度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等等。
今年上半年,*ST生物业绩仍不理想,公司预计营业收入为4900万元至5200万元,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50万元至50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655万元至805万元。
曾发起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也曾试图通过收购改善自身业绩情况。
2017年12月,南华生物宣布,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远泰生物54%股权,交易金额为5130万元。远泰生物以基因工程及蛋白工程为依托,生产克隆抗体及重组蛋白,并通过境外子公司进行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发和服务。
对于收购远泰生物,其当时表示,远泰生物所处的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为公司未来业绩提供新的增长点。
而在收购远泰生物后,南华生物虽然当年还是处于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为-3518.83万元,但远泰生物也贡献了不少利润。数据显示,2018年,远泰生物的营收占南华生物总营收的51.42%,贡献了将近756.11万元的净利润。
然而,高额的研发投入和糟糕的财务状况,让南华生物捉襟见肘,公司最终选择出售远泰生物。
2019年9月,南华生物发布公告称将公开挂牌转让远泰生物54%的股权。对于此次转让,公司表示,通过出售远泰生物54%的股份,公司可以降低研发投入资金,缓解资金压力,有利于公司消除退市风险警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此次收购慧泽医药,公司拟以现金方式进行收购。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为1.41亿元,是否足以支付收购金额?
大牛时代配资-配资优秀股票配资网站-资金杠杆-配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