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颜洪 通讯员 杨靓 张曦予 株洲报道手术刀尖游走于0.1毫米的血管壁,无影灯下搏动着生死时速。株洲市中心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汤俊毅从人工心脏植入打破“医学禁区”,到微创手术重塑“心”希望,再到“主动脉夹层6小时生命圈”,从医23年来,这位心外科专家用手术刀刻画出医者仁心的时代注脚。2025年8月,汤俊毅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突破医疗技术的“心”路程无影灯下,手术钳精准地夹起比发丝更细的缝合线,在搏动的心脏表面飞针走线。2024年1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手术室里,汤俊毅带领团队完成湖南省第一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填补了湖南在该领域的空白。

手术现场。50岁的龙先生,三年前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2024年年初病情持续恶化,突发急性心肌梗塞,虽经过除颤及介入治疗等紧急救治,但严重的心脏功能衰竭累及了肝、肾、呼吸等功能,随时会有猝死的可能。经过反复会诊,以及与人工心脏植入方面的专家进行远程讨论、论证,决定为龙先生采用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系统,即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治疗,手术中还需同期行冠脉搭桥、主动脉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手术。“根据他的病情,只能等心脏移植,但是机会很小。”汤俊毅说,他们考虑到了人工心脏的植入,把情况和家属详细地讲解,家属说要搏一把。作为医者,他们更要搏一搏,为患者争取一线生机。对于全新的手术理念,面对未知风险,汤俊毅精心准备,把操作程序、手术技巧在头脑中过了上百遍,带领团队满怀信心走进手术室。建立体外循环、替换主动脉瓣、冠脉搭桥、三尖瓣成形、心尖部这并非孤例。从为80岁高龄老人成功实施冠脉搭桥,到在株洲率先开展经心尖TAVR手术、主动脉根部替换……汤俊毅一次次扮演“破冰者”角色。他深知,每一次突破,都是为濒危患者多打开一扇生命之门。绘制微创时代的“心”地图50岁的李女士,因为气促住院。经过详细评估,发现房间隔巨大缺损以及三尖瓣关闭不全。面对李女士的病情,汤俊毅摒弃传统开胸方案,制定了“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手术联合麻醉快通道”的个性化方案,决定行胸腔镜下的微创心脏手术。仅在胸壁留下三个硬币大小的孔洞,便成功完成心内操作。术后第二天,李女士已能下床活动,身体创伤和心理负担大大减轻。“微创并不是单纯以切口大小来衡量,一定是以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身心创伤以及快速康复为目的。”汤俊毅说,只有掌握更多前沿的医疗技术,才能为患者做出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近年来,汤俊毅一直致力于心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治疗,派出外科医生及体外循环专业人员进修学习。2022年,他将心脏房室缺修补、心脏肿瘤切除、二尖瓣替换、三尖瓣成形等术式作为突破全面开展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

查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增加1%。”他还提出了“株洲市主动脉夹6小时生命圈”理念,缩短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时间。2024年完成株洲第一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并完成多例70至80岁高龄主动脉夹层以及瓣膜替换、冠脉搭桥的外科手术治疗。此外,汤俊毅还制定了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新技术为发展创新点、以病种结构转变为方向、以临床科研带动科研能力提升”的学恪守医者“心”誓言“医无德者,不堪为医”的座右铭无声宣示着汤俊毅的职业信仰。他深知,精湛医术需与高尚医德同行。曾有患者家属为表谢意,在办公室送红包遭拒后,竟追至洗手间硬塞。汤俊毅坚决推回,恳切道:“救人是天职,心意领了,红包绝不能收。”

汤俊毅与患者交流。面对人工心脏植入患者龙先生因高昂费用萌生退意,汤俊毅心急如焚。他发动全院干部职工踊跃捐款,联络慈善机构,最终筹集20万元捐款。在他心中,“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不是口号,是融入血液的本能。手术团队24小时待命、连续十几个小时通宵手术、连续8年无休、学习途中改签航班紧急返院救人……这些是他工作的常态。他说:“选择了学医,选择了临床,就意味着肯定会牺牲很多。”从青涩医者到学科带头人,汤俊毅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他先后获“株洲市先进工作者”“株洲市卫健系统抗疫先进个人”“湖湘好医生”,带领科室摘得“湖南省工人先锋号”。然而,他最珍视的“勋章”,是无数患者重获新生的笑容。举报/反馈
大牛时代配资-配资优秀股票配资网站-资金杠杆-配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